【完璧归赵(造句)】“完璧归赵”是一个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原意是指把未受损伤的宝玉完好无损地送还给原主。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将别人的东西完整无缺地归还,或者指事情处理得当、没有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完璧归赵”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行为,或在工作中妥善处理事务,确保物品或责任不被损坏或丢失。下面是一些常见语境下的造句示例,帮助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使用方式。
常见语境及造句示例
使用场景 | 造句示例 | 说明 |
归还物品 | 他借了我一本书,看完后立刻完璧归赵,非常有礼貌。 | 表示归还物品时保持原样。 |
工作职责 | 这个项目由他负责,最后完璧归赵,没有任何遗漏。 | 指工作完成得彻底、无差错。 |
诚信行为 | 老师把学生的作业本收齐后,一一完璧归赵,没有弄丢一本。 | 强调对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负责。 |
商业往来 | 他们合作多年,从未有过拖欠或损坏对方物品的情况,真正做到了完璧归赵。 | 表示商业交易中的诚信和守约。 |
古文引用 | 古人讲究信义,像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 | 用于历史典故中,突出人物品德。 |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责任、诚信和对他人财物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商业合作,都能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