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是什么意思】“目不识丁”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愚昧无知,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眼睛看不到丁字”,即连一个字都认不出来,引申为文化水平极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目不识丁 |
拼音 | mù bù shí dīng |
出处 | 《旧唐书·张行成传》:“行成年五十余,目不识丁。” |
字面意思 | 眼睛看不到丁字,形容不认识字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愚昧无知,文化水平极低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贬义,形容某人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 |
二、成语来源
“目不识丁”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文中提到张行成年近五十,却“目不识丁”,说明他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连最基本的汉字都不认识。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文盲或文化程度极低的人。
三、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目不识丁”的关系 |
文盲 | 不识字的人 | 同义词,但更口语化 |
学识浅薄 | 知识不够丰富 | 近义词,但侧重知识层面 |
不学无术 | 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 | 近义词,强调能力不足 |
一无所知 | 对事情完全不了解 | 与“目不识丁”有部分重叠,但范围更广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较重:该成语多用于贬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冒犯他人。
2.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描述成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未接受教育的人。
3. 现代用法:在日常交流中较少直接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五、总结
“目不识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极低、连基本文字都不认识。虽然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但在了解古代社会教育状况和语言表达方式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现代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