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讳莫如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问于士蔿曰:‘吾其济乎?’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敬?若以力假仁,其能久乎?’晋侯曰:‘吾其济乎?’对曰:‘天命不佑,其能久乎?’……君子曰:‘是谓‘讳莫如深’。’”原意是指事情严重到不敢说、不愿说,或故意隐瞒,让人难以察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讳 | 隐瞒、忌讳 |
莫 | 没有、不 |
如深 | 像深水一样隐秘 |
整体意思:指对某些事情极为隐讳,不愿意透露,甚至到了不敢说的程度。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说明 |
官员隐瞒真相 | 某官员在调查中被发现有问题,但一直回避不谈,显得“讳莫如深”。 |
企业掩盖问题 | 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却迟迟不公开,态度“讳莫如深”。 |
个人隐私问题 | 有人被问及过去经历,表现出不愿多谈,态度“讳莫如深”。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故意隐瞒、避而不谈、闪烁其词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坦白交代、直言无讳 |
四、常见误用
1. 误解为“非常神秘”:实际上,“讳莫如深”强调的是“隐瞒”,而不是“神秘”。
2. 用于正面事物: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或敏感话题,不能随意用于正面情境。
五、总结
“讳莫如深”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对某些事情极度隐瞒,不愿透露真相。它常用于描述官场、职场或个人之间因利益、责任或羞耻感而选择沉默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文章小结:
“讳莫如深”源于古代典籍,意思是对于某些事情极端隐瞒、不愿提及。它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压力、责任或羞耻时的心理反应。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图,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