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的闻是什么意思】“听而不闻”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礼记·大学》:“耳目聪明,而不能以道为本,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意思是:虽然耳朵在听,但并没有真正听到;虽然眼睛在看,但并没有真正看见。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漠不关心、心不在焉,或者对某些信息没有真正理解或接受。
其中,“闻”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听到”,而不是“听说”或“闻名”。它强调的是“听觉上的接收”,但并非真正的“理解”或“接受”。
一、
“听而不闻”中的“闻”指的是“听到”的意思,但这里的“听”和“闻”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感官上的接收”与“心理上的理解”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听到了声音,却没有真正去理解或在意这些声音的内容。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虽然能听见各种声音,但未必能专注于某一个声音;或者在听别人讲话时,心不在焉,只是“听”了,却没“听懂”。
二、表格对比说明
词语 | 含义 | 在“听而不闻”中的具体含义 | 常见用法 |
听 | 耳朵接收声音 | 表示感官上的接收 | “听”是动作,表示有声音进入耳朵 |
闻 | 听到(引申为理解) | 强调是否真正听进去、理解了 | “闻”不仅是听觉,更包含理解和接受 |
听而不闻 | 虽然听了,但没真正听懂或在意 | 形容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 常用于批评人缺乏专注力或理解力 |
三、延伸理解
“听而不闻”不仅适用于听觉,也可以引申为对其他信息的忽视。例如,在学习中,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心思不在课堂上,就是“听而不闻”的表现。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只是机械地回应对方的话,而没有真正理解其意图,也是一种“听而不闻”。
因此,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仅要“听”,更要“听进去”,才能真正获取信息、理解他人、提升自我。
如需进一步探讨“听而不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