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蛇惊是什么意思】“打草蛇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做某件事时,无意中引起了对方的警觉或反应,从而暴露了原本隐藏的目的或行为。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比喻意味,强调的是“无意中触发对方注意”的后果。
一、
“打草蛇惊”原意是:当人们在草丛中打草时,可能会惊动躲在其中的蛇。后来引申为:在做事时不小心暴露了目的,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意图,从而引发对方的防范或反击。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原本想秘密行事,却因动作过于明显或方法不当,导致目标提前发现的情况。常见于政治、商业、军事等领域,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计划外的反应”。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打草蛇惊 |
拼音 | dǎ cǎo shé jī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首如楚乞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乞师。……楚子曰:‘吾闻之,打草蛇惊,不如不为。’” |
原意 | 在草丛中打草时,可能惊动蛇,比喻做事不慎,引起对方警觉。 |
引申义 | 做事时无意中暴露目的,让对方有所防备或反击。 |
使用场景 | 政治、军事、商业、日常生活等,形容“计划外的反应”。 |
同义词 | 惊弓之鸟、打草惊蛇、暴露意图 |
反义词 | 隐秘行事、暗中行动、不动声色 |
示例句子 | 他本想偷偷调查公司财务,结果被老板发现了,真是打草蛇惊。 |
三、注意事项
- “打草蛇惊”与“打草惊蛇”意义相近,但“打草蛇惊”更强调“蛇被惊动”,而“打草惊蛇”则更强调“人被惊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两个成语的细微差别。
- 该成语可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够谨慎,也可自省自身行为是否过于张扬。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打草蛇惊”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行为后果的深刻反思。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低调、谨慎行事,往往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