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翻译及赏析】《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伤。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郁。
一、诗歌原文
> 阁夜
> 杜甫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罗维不复闻鸡犬,谁解凭栏意未消。
二、白话翻译
- 岁暮阴阳催短景:年末时节,昼夜更替加快,白昼越来越短。
- 天涯霜雪霁寒宵:在遥远的地方,霜雪刚刚停歇,寒夜显得格外清冷。
- 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外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是因为战乱带来的痛苦。
- 夷歌数处起渔樵:几处传来少数民族的歌声,伴随着渔夫和樵夫的劳作。
- 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与刘备的旧事终将归于尘土,历史终会过去。
- 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书信往来都变得空虚而寂寞。
- 罗维不复闻鸡犬:曾经热闹的村落已听不到鸡鸣狗叫。
- 谁解凭栏意未消:谁能理解我倚栏远望时那份无法排遣的心绪?
三、
《阁夜》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通过对冬夜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担忧。诗中既有对战争的批判,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深沉,语言简练。
四、表格对比分析
诗句 | 白话翻译 | 意象分析 | 情感表达 |
岁暮阴阳催短景 | 年末时节,白昼变短 | 时间流逝,自然规律 |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天涯霜雪霁寒宵 | 远方霜雪初停,寒夜清冷 | 自然环境的寒冷 | 孤独、凄凉 |
野哭千家闻战伐 | 野地里传来千家的哭声 | 战争带来的苦难 | 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
夷歌数处起渔樵 | 少数民族的歌声与渔樵声 | 生活气息,和平景象 |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卧龙跃马终黄土 | 诸葛亮、刘备的功业终归尘土 | 历史变迁 | 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人事音书漫寂寥 | 人间消息稀少,孤独寂寞 | 人情冷暖 | 对现实的失落 |
罗维不复闻鸡犬 | 曾经热闹的村落寂静无声 | 社会动荡 | 对家园破败的哀叹 |
谁解凭栏意未消 | 谁能理解我倚栏远望的心情 | 心绪难平 |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五、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八句,对仗工整,符合五律规范。
2. 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
3. 情感真挚:诗人以个人遭遇映射时代动荡,情感真挚动人。
4. 语言凝练:用词简洁,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六、结语
《阁夜》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更是杜甫对人生、历史、社会深刻思考的体现。它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