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什么意思】“瞠目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惊讶、震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描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时的反应。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瞠目结舌 |
拼音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 形容因惊讶、恐惧或震惊而说不出话来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大,百物之众,而人不能尽知,故曰‘见闻不广,识见不深’。若夫贤者,其言也简,其行也正,其心也明,其志也远,虽有谗言,亦不能动也。然则,非贤者,必至瞠目结舌。”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表示惊讶或震惊的状态 |
近义词 | 目瞪口呆、惊愕失色、哑口无言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听到意外消息 | 他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后,当场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
看到惊人场面 | 看到那场车祸的现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面对突发状况 | 老师突然提问,他一时之间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些人可能会误将“瞠目结舌”用于表达“愤怒”或“生气”,但实际上它更强调的是“惊讶”或“震惊”的情绪。
- 搭配不当:如“他瞠目结舌地骂了我一句”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避免。
四、总结
“瞠目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出人意料的情况时的反应。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及常见错误,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
如果你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类似表达,不妨多加注意语境,确保语言的自然与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