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你问我答 >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

2025-09-20 00:53:58

问题描述: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0:53:58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才短思涩”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在写作或表达时思路不畅、文采不足的成语。很多人在遇到写作困难时,会用这个词来自嘲或描述自己的状态。那么,“才短思涩”到底出自哪里?它的含义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出处与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才短思涩
出处 源自《晋书·王济传》:“济性简贵,少所亲附,尝谓人曰:‘吾少有大志,欲为天下之士,然才短思涩,未可得也。’”
含义 形容人学识浅薄、思维迟钝,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或表达清晰的观点。
使用场景 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写作或表达上存在不足。
近义词 才疏学浅、才疏志浅、文思枯竭
反义词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思泉涌

二、详细解析

“才短思涩”最早见于《晋书·王济传》,原文是:“吾少有大志,欲为天下之士,然才短思涩,未可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济年轻时有远大志向,希望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因为自己才华不足、思考不够敏捷,所以暂时无法实现理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才短思涩”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也包含了一种自我反思和谦逊的态度。在古代,文人常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在文学创作或政治建言上的局限性。

三、现代应用与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才短思涩”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写作、演讲或学术讨论中。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表达不清、内容空洞时,往往会用这个成语来自嘲或寻求他人帮助。

此外,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文章或作品质量不高,缺乏深度和思想性。例如,有人可能会评论一篇论文说:“这篇文章才短思涩,缺乏创新观点。”

四、结语

“才短思涩”虽源于古籍,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写作和表达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对于普通人而言,面对“才短思涩”的困境,可以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来逐步改善。

总结:

“才短思涩”出自《晋书·王济传》,意指才学不足、思维迟钝,常用于自谦或评价他人写作能力。现代多用于表达表达不畅、内容空洞的状态,提醒人们提升自身素养与思考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