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苛政猛于虎”是一句出自《礼记·檀弓下》的成语,原意是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狠。这句话通过对比“苛政”与“虎”的危害程度,强调了暴虐的政策对百姓造成的伤害远超过自然界中的猛兽。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 原文 | “苛政猛于虎也。” |
| 字面意思 | 残暴的政策比老虎还厉害 |
| 引申意义 | 指统治者施行的残酷政策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远超自然界的威胁 |
二、历史背景
“苛政猛于虎”最早出现在孔子与弟子子路的对话中。当时子路看到一个妇人在坟前哭诉,问其原因,妇人说:“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今吾子又死于虎。”子路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她说:“无苛政。”孔子听后感叹道:“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社会,百姓宁愿面对自然界的危险(如虎狼),也不愿忍受官府的压迫和剥削。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苛政猛于虎”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政府应以人为本:政策制定应以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为前提。
- 反对腐败与滥用权力:任何权力如果缺乏监督,都可能成为压榨民众的工具。
- 维护公平正义:只有公正合理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总结
“苛政猛于虎”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社会治理的警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权不应建立在压迫之上,而应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只有当权力受到约束、制度更加完善时,才能避免“苛政”的发生,让社会更加和谐与安定。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苛政猛于虎 |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 原意 | 残暴的政策比老虎还可怕 |
| 背景 | 孔子与弟子子路对话中提出 |
| 现实意义 | 反对腐败、维护公平、以人为本 |
| 总结 | 政策应服务于人民,而非压迫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