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李苦的出处】“道旁李苦”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不值得追求的事物或无用之物。这个成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雅量》篇,后被广泛引用和流传。
一、
“道旁李苦”这一典故源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判断与选择的故事。故事中,路边的李子看起来诱人,但有人却认为它可能是苦的,因此没有去摘。这则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在面对诱惑时要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行动。
该成语后来被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美好,实则并无价值或可能带来麻烦的事物。在现代语境中,也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表象,应理性分析。
二、出处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道旁李苦 |
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故事内容 | 路边有李子,众人争相采摘,唯独一人认为李子可能苦而不取。 |
寓意 | 提醒人们遇事要冷静思考,不要轻信表象;也可指事物表面美好实则无用。 |
后世应用 | 常用于劝诫、讽刺或表达对事物的理性判断。 |
现代意义 | 强调理性分析、避免盲目跟风或误判。 |
三、结语
“道旁李苦”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对现代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信息纷繁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