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义的意思是什么】“言不及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未直接出现“言不及义”,但其含义与之相近。后人常用来形容说话不触及正题,或所说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偏离主题。
一、
“言不及义”指的是说话或写作时内容空洞、偏离主题,没有触及到事情的本质或应有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显得肤浅、无用,缺乏深度和实质内容。在日常交流或文学作品中,如果频繁使用“言不及义”的语言,可能会让人感到乏味或不被重视。
该成语强调的是语言的实用性和思想的深度,提倡说话要切中要害,有实际价值。因此,在写作、演讲或日常沟通中,应尽量避免“言不及义”的表达方式,以提高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言不及义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虽未直接出现,但含义相近) |
拼音 | yán bù jí yì |
字面意思 | 说话没有触及到正题或意义 |
引申含义 | 表达内容空洞、无实质意义,偏离主题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写作、演讲等 |
同义词 | 空洞无物、离题万里、言不由衷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言之有物 |
用法 | 常用于批评他人说话无重点、无意义 |
例句 | 他讲话总是言不及义,让人听不懂重点在哪里。 |
三、结语
“言不及义”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重内容的实质和表达的清晰度。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都应该力求言之有物,避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与思想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