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以简短、易记的语言,阐述了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儿童认识世界、学习做人。虽然《三字经》全文远不止“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但这句话是整篇的核心思想所在。
一、
《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该句不仅是《三字经》的开篇之句,也代表了儒家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即“性本善”。通过这句话,作者希望人们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向善的潜能,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便能成为有德之人。
在《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之后的内容依次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伦理、社会常识、历史知识等,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二、原文与解释对照表
| 原文 | 解释 |
| 人之初,性本善 | 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
| 性相近,习相远 | 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学习和习惯不同,逐渐变得不同。 |
| 苟不教,性乃迁 |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
| 教之道,贵以专 |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
| 养不教,父之过 | 抚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
| 教不严,师之惰 | 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
| 子不学,非所宜 |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
| 幼不学,老何为 | 小时候不学习,年老时能做什么呢? |
三、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文字,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念。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备善良的本性,但这种本性需要通过教育、学习和实践来加以培养和发展。《三字经》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融入到儿童的日常学习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现代社会,面对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重视教育的作用,关注个体成长,弘扬传统美德,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如需进一步了解《三字经》全文或相关文化背景,可参考《三字经》全篇及历代注释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