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马悬车词语解释是什么】“束马悬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险峻或困难的地形中行进时的艰难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行军或旅行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碍,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词语解释总结
| 词语 | 束马悬车 |
| 拼音 | shù mǎ xuán chē |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患之,使巩朔献玉于楚,曰:‘……’楚人不许。晋侯乃命将帅,令其士卒‘束马悬车’以待。” |
| 释义 | 形容在险要或狭窄的山路上行进,需要把马绑起来,车用绳索吊起,以防滑落或翻车,比喻行路艰难、处境危险。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行军、旅行或事业发展的困难阶段。 |
| 近义词 | 艰难险阻、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
| 反义词 | 一帆风顺、畅通无阻、顺利前行 |
二、详细解析
“束马悬车”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安排。当时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为了应对楚国的威胁,命令士兵在山路中“束马悬车”,即把马匹的缰绳系紧,车辆用绳索悬挂,防止因地形险峻而发生意外。这一做法后来被引申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形容在困难环境中坚持前行的精神。
在现代使用中,“束马悬车”多用于描写某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三、例句参考
1. 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他们不得不“束马悬车”,才能安全前进。
2. 他创业初期可谓“束马悬车”,但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
四、结语
“束马悬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克服,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