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荗林修竹是什么意思】“荗林修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兰亭集序》中的“茂林修竹”,原意是形容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后人将“茂”字误写为“荗”,形成了“荗林修竹”这一说法。虽然字形略有变化,但其含义与“茂林修竹”基本一致,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的意境。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荗林修竹 | mào lín xiū zhú | 形容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子 | 《兰亭集序》 | 多用于描写自然风景或文人雅士的居所环境 |
二、词语来源
“荗林修竹”最早出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里的“茂林修竹”指的是兰亭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后来由于书写习惯或误传,“茂”被写作“荗”,便形成了“荗林修竹”的说法。
三、词语含义
1. 字面意义
- “荗”:通“茂”,意为茂盛、繁多。
- “林”:指树林。
- “修”:高大、修长。
- “竹”:竹子。
整体意思是: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子,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的地方。
2. 引申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荗林修竹”不仅描述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文人墨客的理想栖息之地,寓意清雅、宁静、脱俗的生活方式。
四、常见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文学描写 | “游于荗林修竹之间,心旷神怡。” |
| 风景描写 | “此处荗林修竹,景色宜人,是避暑胜地。” |
| 书法题款 | “书于荗林修竹之下,得山水之趣。” |
五、注意事项
- “荗林修竹”虽是“茂林修竹”的变体,但在正式场合建议使用“茂林修竹”,以保持语言规范。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古文、诗词或书法作品中。
总结
“荗林修竹”源自《兰亭集序》,原意为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子,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的场所。虽然字形略有不同,但其文化内涵与“茂林修竹”一致,常用于文学、书法等传统艺术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