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什么意思】“贪得无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财物、权力、名利等欲望极强,总是想要更多,即使已经拥有许多,仍然不知满足。这个成语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来批评那些自私自利、不知节制的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贪 | 过分地追求、渴望 |
| 得 | 得到、获得 |
| 无厌 | 没有满足、不知足 |
整体意思: 指人对利益、财富等过分追求,没有止境,永远不满足。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贪而无厌,求而无度。”
- 用法: 多用于批评人的贪婪行为,也可用于描述某些事物的无限扩张或过度索取。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得寸进尺 |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知足常安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他人 | 他贪得无厌,总是想从公司多拿奖金。 |
| 描述现象 | 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亏损。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商人,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
五、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贪得无厌”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批评,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古人强调“淡泊明志”,认为过多的欲望会让人迷失方向,失去本心。因此,“贪得无厌”不仅是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也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警示。
六、总结
“贪得无厌”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贪婪和不知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文学、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性中的弱点,并在生活中保持理性与节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