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什么意思】“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态度或情绪时,没有使用任何委婉的言辞,也没有表现出温和的表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态度直接、严厉,甚至带有冷漠或威严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不假辞色 | 不使用委婉的言辞,也不带任何表情,形容态度冷淡或严厉 |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帝怒曰:‘吾不假辞色,汝其自为计!’” |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态度或语气,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 |
二、详细解释
“不假辞色”中的“假”是“借助、利用”的意思,“辞”指语言,“色”指脸色、表情。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时不加修饰,态度冷淡,没有一丝柔和的表现。这种态度通常出现在权威人士对下属、长辈对晚辈,或者在严肃场合下的表达方式中。
例如:
- 老师对学生说:“你这次考试又不及格,我不能再容忍了。”——这就是一种“不假辞色”的表达。
- 领导在会议上批评员工:“你的工作一直不合格,再这样下去就走人。”——这也是一种“不假辞色”的表现。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冷言冷语、疾言厉色、不讲情面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和风细雨、温声细语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上级对员工提出严厉批评 |
家庭教育 | 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 |
文学作品 | 描写角色性格冷酷或威严 |
五、总结
“不假辞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表达意见或态度时,既不使用委婉的语言,也不表现出温和的表情,往往带有严厉、冷漠或威严的意味。它在不同语境下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但核心都是强调态度的直接性和严肃性。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