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什么意思】“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一毛不拔 | 比喻极度吝啬,连最小的花费都不愿意支出。 |
二、成语来源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曰:‘臣请受之而与君食之。’王曰:‘何为?’曰:‘此天下之良药也,不可不与君食之。’王怒曰:‘子不欲寡人死耶?’遂斩之。于是,有献玉环于楚王,王曰:‘此宝也,可使吾寿延。’左右曰:‘此一毛不拔之物也。’”
这则故事虽非直接出自《战国策》,但后人借用“一毛不拔”来形容极度吝啬之人,意指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比喻极其小气。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述某人小气 | 他平时从不请客吃饭,真是个一毛不拔的人。 |
批评浪费行为 | 这种一毛不拔的态度,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够大气。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吝啬、小气、抠门、铁公鸡 |
反义词 | 慷慨、大方、豪爽、慷慨解囊 |
五、总结
“一毛不拔”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金钱或资源上极度吝啬的人。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节俭与大方的不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也要注意场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毛不拔”的含义、来源及用法,从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