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概括】《白杨礼赞》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白杨树为象征,赞美了北方农民的坚韧不拔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对白杨树形态、生长环境以及象征意义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
《白杨礼赞》通过描写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特性,赋予其象征意义,借物抒情,表达对北方农民和中国革命者的崇敬之情。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结构清晰,富有感染力。
二、关键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白杨礼赞 |
作者 | 茅盾 |
创作时间 | 1941年 |
文体 | 散文 |
主题思想 | 赞美白杨树的坚韧品格,象征北方农民和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
写作手法 | 借物抒情、象征手法、对比描写 |
白杨树的特点 | 生长环境艰苦、枝干挺直、生命力顽强 |
象征意义 | 北方农民、革命者、中华民族的精神 |
情感基调 | 庄重、激昂、充满敬意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
三、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茅盾身处大后方,看到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深受感动。他将这种精神寄托于白杨树这一形象中,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礼赞。
四、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突出:白杨树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精神的象征。
- 结构严谨:从描写到抒情,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 语言凝练: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和国家的深厚感情。
五、阅读启示
《白杨礼赞》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首献给劳动人民和革命者的赞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像白杨树一样坚韧不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