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什么意思】“请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典故,常用于形容主动请求承担重任或出征作战。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常被现代人用来表达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
一、
“请缨”原意是指古代将士在战场上主动请求佩戴战袍、拿起武器,表示愿意出征作战。后来,“请缨”引申为一种主动请命、承担责任的行为,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愿意接受挑战、迎难而上。
在现代语境中,“请缨”多用于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承担责任,尤其在工作、学习或社会事务中,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请缨 |
拼音 | qǐng yīng |
出处 |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李)广数奇,不得封侯。……后以罪弃市。……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李)广数奇,不得封侯。……后以罪弃市。” (注:实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请缨”一词更常见于《汉书·终军传》:“愿得大王之首,以请缨于匈奴。”) |
字面意思 | “请”指请求,“缨”指战袍或系在战车上的绳索,引申为战斗任务。 |
引申义 | 主动请命、承担责任、迎难而上。 |
使用场景 | 工作中主动承担任务;学生主动参与项目;个人面对挑战时的勇气表现等。 |
近义词 | 请战、请命、请功、请责 |
反义词 | 推诿、逃避、退缩、推卸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三、结语
“请缨”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学习还是生活,学会“请缨”,就是学会面对挑战、承担责任,是成长与进步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