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于布帛上一句和下句是什么】“暖于布帛”出自《荀子·大略》篇,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它常被用来形容语言或行为给人带来的温暖与安慰,胜过厚重的衣物。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上下文,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来展示其出处、含义及上下句。
一、
“暖于布帛”这一成语最早见于《荀子·大略》:“故君子之言也,其言也讱,其行也敏,其思也深,其志也远。其言也讱,则人不疾;其行也敏,则事不迟;其思也深,则义不浅;其志也远,则德不孤。是以君子之言也,其言也讱,其行也敏,其思也深,其志也远。故曰:‘暖于布帛,慎于言语。’”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暖于布帛”是用来比喻话语的温暖和关怀,比布帛还要让人感到舒适。而“慎于言语”则强调说话要谨慎,避免伤害他人。
因此,完整的句子是:
- 上一句:慎于言语
- 下一句:暖于布帛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人们更常见的是引用“暖于布帛”这一部分,作为独立表达,意指话语的温暖与体贴。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荀子·大略》 |
| 原文句子 | “慎于言语,暖于布帛。” |
| 上一句 | 慎于言语 |
| 下一句 | 暖于布帛 |
| 含义 | 形容话语的温暖与关怀胜过布帛的保暖,强调语言的力量和温度。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言语温和、体贴,或提醒人们注意言辞的分寸与情感。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演讲、写作中,表达对语言艺术的重视。 |
三、结语
“暖于布帛”虽源自古代经典,但其内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与善意的桥梁。在日常生活中,一句温暖的话语,往往比物质上的给予更能打动人心。因此,学会“慎于言语”,才能真正做到“暖于布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