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千载琵琶作胡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原诗为: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杜甫在咏怀王昭君(即明妃)的历史故事,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其中“千载琵琶作胡语”一句,意指王昭君远嫁匈奴后,虽身处异域,仍以琵琶寄托思乡之情,其音乐语言虽带有胡地特色,却饱含着深深的怨恨与哀愁。
本诗通过描写王昭君的身世与遭遇,展现了她从汉宫到边塞、从中原到异域的命运变迁。诗中“千载琵琶作胡语”不仅是对王昭君音乐才华的赞美,更是对她内心情感的深刻刻画。琵琶声中蕴含的不仅是胡地的风情,更有她对故土的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
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 原文 | 释义 |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众多山峦和峡谷奔向荆门,王昭君出生的地方依然保存着她的村落。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她离开皇宫,远赴北方沙漠,只留下一座孤坟面对黄昏。 |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皇帝因画像而认识她的美貌,她的玉佩却只能在月下空归。 |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千年之后,琵琶弹奏出胡地的曲调,曲中分明流露出她的怨恨。 |
总结
“千载琵琶作胡语”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了王昭君的孤独、思乡与怨恨,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韧。杜甫通过这一句诗,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结合,使整首诗更具历史深度与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