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的解释】“桑榆”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常用于诗词、成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晚年、晚景或事物最终结果的描写。以下是对“桑榆”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词语来源与含义
“桑榆”原指桑树和榆树,是古代常见的树木种类,常被用来象征乡村生活或自然景象。后来,“桑榆”逐渐引申为“晚年”、“晚年时光”或“事情的结局”,尤其在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 字面意义:桑树与榆树,象征田园、自然。
- 引申意义:
- 指晚年、老年;
- 表示事情的最终结果或结局;
- 常用于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示例 | 解释 |
| 表达晚年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 虽然已是晚年,但仍有希望和光彩。 |
| 表示结局 | “功成名就,桑榆非晚。” | 功业成功,即使晚年也不算晚。 |
| 比喻时间流逝 | “桑榆虽晚,犹可追也。” | 即使时间已晚,仍有机会弥补。 |
三、文化背景与情感色彩
“桑榆”在传统文化中多带有一种深沉而略带感伤的情感色彩,常用于表达对人生阶段的思考。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意象,更承载了古人对生命、时间、成就的深刻理解。
- 积极意义:强调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 消极意义:有时也暗示人生的无奈与遗憾。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含义 | 桑树与榆树,引申为晚年、结局或人生阶段 |
| 用法 | 多用于诗词、成语,表达对晚年或结果的看法 |
| 情感 | 多带感伤,但也包含积极进取之意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人对时间、人生和自然的认知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桑榆”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名称,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汇,承载着人们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与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