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经典语句,原意是指为了维护正义、道义或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愿意为更高的价值而献出生命。
一、含义总结
| 词语 | 出处 | 原意 | 引申意义 |
| 杀身成仁 | 《论语·卫灵公》 | 为了成全仁德,宁可牺牲生命 | 为正义、信仰、理想而牺牲生命 |
| 舍生取义 | 《孟子·告子上》 | 为了坚守道义,宁愿失去生命 | 为原则、信念、道德而选择死亡 |
二、详细解释
“杀身成仁”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有志向、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反而会为了成就仁德而牺牲生命。
“舍生取义”则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对“仁”与“义”的高度重视,强调个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应以道德、正义为最高准则。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虽然不再常用于实际的生死抉择,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它提醒人们:
- 在面临道德困境时,要坚守原则;
- 在追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大局为重;
- 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勇气站出来,维护正义。
四、名人名言引用
-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结语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更是现代人面对人生选择时的一种道德指引。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气节、忠诚、道义的传统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