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啥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意是指第一个用陶俑陪葬的人,后来引申为某个事件的发起者或罪魁祸首。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最先做出不良行为、引发问题的人。
一、
“始作俑者”最早见于《孟子》,原指最早用陶俑殉葬的人,后引申为某件坏事的发起人或责任人。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指责那些首先挑起事端、制造混乱或引发问题的人。该词多用于负面语境,强调责任归属。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 原意 | 最早用陶俑陪葬的人 |
| 引申义 | 某件事的发起者或罪魁祸首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的指责 |
| 例句 | 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是公司内部的管理层。 |
| 近义词 | 首恶、罪魁祸首 |
| 反义词 | 无责者、旁观者 |
| 使用场合 | 批评、指责、分析问题根源时使用 |
三、延伸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始作俑者”常用于描述某些负面事件的源头。例如,在企业中,如果出现管理混乱或员工不满,领导层可能被称作“始作俑者”。虽然这个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在表达责任归属时非常贴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词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过度指责或误解他人意图。成语的使用应以准确传达含义为前提,而非单纯为了批判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