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不放下书本。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有才学的将领的故事。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手不释卷 |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释义 | 手中不放下书本,形容勤奋好学、专心致志于读书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好学 |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勤学不辍、废寝忘食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懒惰成性、荒废学业 |
二、详细解析
“手不释卷”字面意思是“手不放下书卷”,强调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求知欲望,也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在古代,读书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因此“手不释卷”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品德修养的一种赞美。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学习环境:
小明每天放学后都坐在书桌前认真读书,真是“手不释卷”。
2. 工作场合:
老师在课余时间还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可谓“手不释卷”。
3. 历史人物:
吕蒙原本是武将,后来在孙权的鼓励下“手不释卷”,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
四、结语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视学习、崇尚知识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