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你问我答 >

宋朝什么是清科

2025-11-13 20:29:41

问题描述:

宋朝什么是清科,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3 20:29:41

宋朝什么是清科】“清科”一词在宋代并不常见,也非官方正式的科举科目或官职名称。然而,在一些地方志、笔记小说以及后世文献中,偶尔会提到“清科”一词,多用于描述某些文人仕途不顺、未能通过科举入仕的情况。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相关记载、含义解析等方面对“清科”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加以展示。

一、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科举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通过者可获得进士、举人等功名。然而,并非所有士人都能顺利通过科举,部分人因种种原因未能考中,被称为“落第”或“失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科”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虽有才学但未中举、仕途无望的士人,带有一定悲凉和无奈的意味。

二、相关记载与出处

出处 内容简述
《宋史》 未见直接提及“清科”一词,但有关于“落第”、“不得志”的记载。
《东京梦华录》 记载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反映部分士人仕途不顺的现象。
《梦溪笔谈》 沈括在书中提到一些士人因科举失利而转行或隐居。
地方志与笔记小说 如《武林旧事》《四朝闻见录》等,均有对“清科”现象的描述,多为文学性表达。

三、含义解析

“清科”一词并非官方术语,而是后世对宋代某些士人命运的概括性说法。其含义主要包括:

1. 未中举人:指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无法获得功名。

2. 仕途无望:即使有才华,也因各种原因(如考试失利、政治环境等)无法进入仕途。

3. 文人失意:常用于描写士人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4. 文学象征:在诗词、小说中,“清科”常作为士人失意的象征,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含义 “清科”并非宋代正式制度,而是对部分士人未中举、仕途无望的称谓。
背景 宋代科举发达,但仍有大量士人落第,形成“清科”现象。
出处 多见于笔记小说、地方志及后世文献,非官方用语。
特点 带有文学色彩,体现士人失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意义 反映了宋代士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具有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

五、结语

“清科”虽非宋代正式制度,但它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失意现象。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以及文人阶层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