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成语意思】“螳螂捕蝉”是一个源自《庄子》的成语,原意是形容一种短视的行为,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的危险。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好处,却忽略了背后的隐患或更大的威胁。
成语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庄子·山木》 |
| 原文 | “螳螂执翳而伺蝉,蝉方得饮露,而不知螳螂之在其后也。” |
| 意思 | 螳螂准备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着它。 |
成语含义总结
“螳螂捕蝉”字面意思是:螳螂在捕捉蝉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黄雀盯着。引申为:
- 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潜在的风险;
- 缺乏远见,容易陷入被动;
- 警示人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只看眼前。
成语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中 | 有些人只顾眼前升职加薪,却忽视了工作中的风险,就像“螳螂捕蝉”。 |
| 学习中 | 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不注重长期能力的培养,也是“螳螂捕蝉”的表现。 |
| 生活中 | 有人为了短期利益过度消费,忽视了未来的经济压力,属于“螳螂捕蝉”。 |
成语延伸意义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个人行为,也可以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企业决策、政策制定等。它强调的是长远眼光和全局思维的重要性。
小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螳螂捕蝉 |
| 含义 | 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潜在风险 |
| 来源 | 《庄子·山木》 |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 |
| 延伸意义 | 强调远见与全局意识 |
通过理解“螳螂捕蝉”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因小失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