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沱什么意思】“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感动或情绪激动而泪流满面、哭声不止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以及日常表达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涕 | 泪水 |
| 泣 | 哭声 |
| 滂沱 | 形容水流大,比喻眼泪如雨下 |
整体意思:形容人因悲伤、感动或情绪激动而流泪不止,泪如雨下,哭声不断。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归晋公子夷吾,使子圉为质于秦。……晋侯之弟夷吾谓其母曰:‘吾今不能以父命为重,乃为秦所困。’母曰:‘汝有哀痛之心,可泣涕泗滂沱。’”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描写人物情感时,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 感情色彩:多为贬义或中性,表示情绪过于激烈,有时也带有同情意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痛哭流涕 |
| 反义词 | 若无其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中:
“他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顿时涕泗滂沱,跪地不起。”
2. 影视剧中:
“影片结尾,主角面对故土的废墟,悲痛欲绝,涕泗滂沱。”
3. 日常口语中(较少):
虽然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仍可见到。
五、总结
“涕泗滂沱”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哭泣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悲伤的情感,还带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文学美感。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涕泗滂沱 |
| 含义 | 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而泪流不止 |
| 出处 | 《左传》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强烈情感 |
| 情感色彩 | 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 |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涕泗滂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