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文原文】《田子为相》是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齐国大夫田婴(字子)在担任宰相时,因贪图私利而引发的后果。故事通过简短的情节揭示了“贪婪”与“祸患”的关系,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一、原文
《田子为相》原文如下:
>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曰:“所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养父,而养母,非义也。”田子谢罪,遂去其金。
这段文字讲的是: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回家,带了百斤黄金送给母亲。母亲问他从哪里得到的,他说是俸禄所得。母亲说:“你当了三年宰相,没赡养父亲,却来赡养我,这不合道义。”田子听后感到羞愧,于是把金子退还了。
二、核心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韩非子·说林上》 |
| 主人公 | 田子(齐国大夫) |
| 故事背景 | 田子任宰相三年,回乡探亲,送金给母亲 |
| 母亲的质问 | “你不养父,却养母,非义也” |
| 田子反应 | 感到羞愧,退还金子 |
| 寓意 | 贪图私利、忽视伦理道德会招致祸患;孝道应公平对待父母 |
三、分析与启示
《田子为相》虽篇幅简短,但寓意深刻。它不仅批评了田子只顾赡养母亲而不顾父亲的行为,更指出作为高官不应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应以公正和道义为本。同时,母亲的质问也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的要求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情感与责任的平衡。田子最终选择退还金子,说明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伦理规范,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
四、总结
《田子为相》是一则典型的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情节,传达出深刻的道德教训。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责任和社会伦理,尤其在身居高位时,更应以身作则,做到公正、廉洁、仁爱。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韩非子·说林上》中的《田子为相》故事进行整理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