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释义】一、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组合,用来形容在完成目标后,曾经依赖的工具或助手被抛弃或消灭。这个说法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常用于描述权力斗争中的一种现象。
“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的是越王勾践在灭吴之后,对功臣范蠡和文种的不同态度,其中文种因被怀疑有异心而被赐死,而范蠡则选择隐退。“鸟尽弓藏”则源于《汉书·韩信传》,指刘邦在灭楚后,对功臣韩信的猜忌和处置。
这两个成语常常连用,表达一种“功成身退”的无奈与悲凉,也反映了人性中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
二、表格形式展示释义与用法
| 成语 | 出处 | 原意 | 现代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示例 |
| 兔死狗烹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烹煮吃掉 | 功成之后,帮手被抛弃或杀害 | 描述权力斗争中的无情 | “他立下大功后,却遭人陷害,真是兔死狗烹。” |
| 鸟尽弓藏 | 《汉书·韩信传》 | 鸟打完了,弓就被收起来不用了 | 功臣被卸磨杀驴 | 描述成功后对旧部的冷落或打压 | “刘邦灭楚后,对韩信也是鸟尽弓藏。” |
|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 合并使用 | 综合两者含义,强调功成之后的背叛与抛弃 | 描述权谋斗争中对功臣的无情对待 | 用于批评不讲情义的行为 | “他靠你出力,如今得势就翻脸,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
三、结语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不仅是历史故事的总结,更是对人性和权力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要警惕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与背叛。同时,也警示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应善待曾帮助过自己的人,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