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什么】“外强中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人不惮其君之言,故能以国为干,而外强内弱。”后来演化为“外强中干”,用来形容外表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内部虚弱、缺乏实力的情况。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外强 | 表面上显得强大、有气势 |
| 中干 | 内部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
整体意思是:外表看似强大,但内在却十分虚弱,缺乏真正的实力或支撑。
二、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场景 | 举例说明 |
| 描述人或组织 | 某公司表面风光,实则财务困难,可称为“外强中干”。 |
| 评价国家或政权 | 某国虽然军事强大,但经济落后,也可用此词形容。 |
| 描述事物或现象 | 某种技术看似先进,实则基础薄弱,也可以说“外强中干”。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 反义词 | 实至名归、表里如一、内外兼修 |
四、典型例句
1. 他虽然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支持,真是外强中干。
2. 这个品牌看起来很强势,其实背后资金链紧张,属于典型的外强中干。
3. 有些国家对外宣称自己是强国,实则内政混乱,完全是外强中干的表现。
五、总结
“外强中干”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注重内在实力的积累和提升。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有真正具备实力,才能经得起考验,避免沦为“外强中干”的局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