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介绍】“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展现了智慧、勇气与外交手段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忠诚与责任感的价值。
一、故事简介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和氏璧。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玉。赵王担心交出玉后得不到城池,但又不敢得罪秦国,于是派大臣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没有诚意交换城池。他机智地将玉藏起,并当众指出秦王的失信行为。最终,秦王不得不让步,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安全返回赵国,完成了“完璧归赵”的壮举。
二、含义解析
“完璧归赵”字面意思是“完好无损地把玉归还”,引申为:
- 保全利益:在谈判或争斗中,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
- 机智应对:面对强权时,能够灵活应对,避免被动。
- 维护尊严:在外交或个人交往中,保持自尊与原则。
- 忠诚尽责:代表国家或组织的人,忠于职守,不负重托。
三、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主要人物 | 蔺相如、秦王、赵王 |
| 核心事件 | 蔺相如智取和氏璧,成功带回赵国 |
| 出处意义 | 展现智慧、勇气与外交策略 |
| 现代含义 | 保全利益、机智应对、维护尊严、忠诚尽责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复杂环境中成功维护自身利益 |
通过“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历史佳话,更从中学习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与策略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