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翻译及原文】《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生活的思想情感。全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以下为《归去来兮辞》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来驱我去,不觉童子与我俱。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二、现代汉语翻译
我家里贫穷,种田不足以维持生活。孩子们很多,家中没有一点存粮,生活所需,找不到办法解决。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做官,我心中也有这个念头,但找不到门路。恰逢有外任的事务,地方官员以仁爱为德行,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穷困苦,就让我担任了一个小县的职务。当时局势还不安定,我心里害怕远行,彭泽离家只有百里,公田的收入足以酿酒,所以我便请求去做这个官。过了几天,我却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天性自然,不是勉强可以改变的。饥饿驱使我前行,不知不觉连小孩也跟着我一起走。
于是我感慨万分,深深感到自己平生的志向未能实现。还希望再干一年,然后收拾行李连夜离开。不久,我妹妹去世在武昌,我急于回去奔丧,于是自己辞去了职务。从仲秋到冬天,我在职一共八十多天。因为事情顺心,所以写下这篇《归去来兮辞》。这是乙巳年十一月的事情。
三、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名称 | 归去来兮辞 |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 体裁 | 抒情小赋 |
| 创作背景 | 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生活 |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 写作时间 | 乙巳年十一月(公元405年) |
| 原文特点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 翻译特点 | 通俗易懂,保留原意,体现情感 |
| 核心情感 | 愧疚、思乡、渴望自由 |
| 作品影响 |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田园诗派”代表 |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用简练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坚持,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