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雪山草地原文】《过雪山草地》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革命诗歌,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艰苦历程。这首诗以雄浑有力的语言,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是中国革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
《过雪山草地》通过描绘红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艰难跋涉,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诗中“雪山”象征着自然界的巨大挑战,“草地”则代表了生存的极限考验。全诗语言简练、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二、原文节选(节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作品名称 | 《过雪山草地》 |
| 创作时间 | 1936年 |
| 作者 | 毛泽东 |
| 体裁 | 七言律诗 |
| 主题 | 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 背景 |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真实经历 |
| 表现手法 | 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 |
| 情感基调 | 坚定、豪迈、乐观 |
| 代表诗句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文学价值 | 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红军精神的典范之作 |
四、结语
《过雪山草地》不仅是一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诗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