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逃是什么意思】“闻风而逃”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听到某种消息或看到对方的势力后,立即逃跑,不敢面对。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威胁、压力或不利局面时的退缩行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闻风而逃 |
| 拼音 | wén fēng ér táo |
| 释义 | 听到风声就逃跑,形容非常害怕或慌张,没有勇气面对困难或敌人。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闻风而逃,如惊弓之鸟。”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状语,表示因恐惧而迅速逃离。 |
| 近义词 | 望风而遁、仓皇逃窜、落荒而逃 |
| 反义词 | 勇往直前、奋勇向前、迎难而上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战争或冲突中 | 敌军一靠近,守军便闻风而逃,毫无抵抗。 |
| 商业竞争中 | 企业一旦察觉对手有强大优势,便闻风而逃,放弃市场。 |
| 日常生活 | 面对批评,他总是闻风而逃,不敢正面应对。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对象:有些人将“闻风而逃”用于形容正常撤退,但该成语更强调因恐惧或压力而仓促逃跑,带有贬义。
2. 搭配不当:不宜与“勇敢”“果断”等褒义词搭配使用,容易造成语义矛盾。
四、总结
“闻风而逃”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在面对压力或威胁时的退缩心理。它不仅可用于描写战争、竞争,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绪和态度。
结语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