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不受禄意思是什么】“无功不受禄”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出贡献或取得成果,就不应该接受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好处。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付出与回报”关系的重视。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无功不受禄 |
| 拼音 | wú gōng bù shòu lù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无功而受禄,祸也。” |
| 含义 | 没有功劳就不要接受恩惠或利益,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对等性。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劝诫他人不要不劳而获,或强调公平原则。 |
| 近义词 | 不劳而获、不取非分之财 |
| 反义词 | 劳苦功高、有功必赏 |
二、详细解释
“无功不受禄”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出实际的贡献,却接受了别人的赏赐或好处,那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甚至可能带来灾祸。在古代社会,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官场、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中,强调“德才兼备”和“按劳分配”。
在现代社会中,“无功不受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学校还是日常生活,人们都希望看到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如果你没有付出,却期望得到他人的奖励或认可,这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也可能引发他人的不满或反感。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职场 | 上级批评员工未完成任务却领取奖金时,可以说:“你无功不受禄,这样的待遇不合适。” |
| 家庭 |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依赖他人,要自己努力时,可能会说:“做人要有责任心,无功不受禄。” |
| 社会 | 在公益活动中,有人试图不劳而获,旁人可以提醒:“无功不受禄,别占便宜。” |
四、总结
“无功不受禄”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公平、尊重努力,避免不劳而获的心态。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社会交往中,保持这种理念都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健康、正直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