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赏析原文及赏析请查收】《武陵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后的内心世界。下面将从原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原文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二、
1. 创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经历了国家动荡、家庭变故,尤其是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漂泊流离。《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反映了她在失去亲人、国破家亡后的悲凉心境。
2. 主题思想
全词围绕“愁”字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语言婉约,体现了李清照“易安体”的风格。
3.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描绘出暮春时节的萧瑟景象。
- 情感层层递进:从“倦梳头”到“欲语泪先流”,再到“载不动、许多愁”,情感由浅入深。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4. 情感表达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刻画了自己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理状态,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力感,情感深沉而动人。
三、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武陵春·春晚》 |
| 作者 | 李清照 |
| 创作时期 | 南宋初年(南渡后) |
| 主题 | 国破家亡、孤独哀愁 |
| 风格 | 婉约、含蓄、情感真挚 |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喻、夸张 |
| 经典句子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婉、惆怅 |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代表作之一,体现其文学造诣与情感深度 |
四、结语
《武陵春》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它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情感共鸣的角度来看,这首词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