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你问我答 >

瑚琏之器的典故

2025-11-27 04:52:24

问题描述:

瑚琏之器的典故,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7 04:52:24

瑚琏之器的典故】“瑚琏之器”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德才兼备、有大才之人。这个词语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篇,孔子在评价子贡时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后人引申为“瑚琏之器”,意指可以盛放祭品的珍贵礼器,象征着一个人具有非凡的品德和才能,能够承担重任。

一、典故来源

典故出处 内容简述
《论语·公冶长》 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之器”,意指其才德兼备,可堪大用。

二、含义解析

“瑚琏”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贵重器皿,通常用于盛放谷物等祭品,象征神圣与尊贵。将一个人比作“瑚琏之器”,意味着他不仅有才华,更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国家和社会所倚重的人才。

三、延伸意义

意义类型 解释
品德高尚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才能出众 表示此人具备处理大事的能力
社会价值 象征对国家或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瑚琏之器”多用于褒奖那些既有能力又具责任感的人,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稿或人物评论中,表达对其高度的认可和尊重。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瑚琏之器”的关系
瑰宝 宝贵的东西 类似,强调珍贵性
千里马 有潜力的人 更强调潜力而非现有成就
人才 有才能的人 范围更广,不强调品德

总结:

“瑚琏之器”源于《论语》,原指祭祀用的贵重器皿,后引申为对德才兼备之人的赞美。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德才并重”的价值观。在今天,这一典故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既要追求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品格的修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