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溲马勃成语故事介绍】“牛溲马勃”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牛尿和马粪,后来用来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或低贱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卑微、无用,带有贬义色彩。
在古代,人们常用“牛溲马勃”来比喻那些品行低下、能力不足之人,有时也用来讽刺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成语虽带有贬义,但其背后也反映了古人对道德与才能的重视。
一、成语简介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牛溲马勃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释义 | 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或低贱的人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或事物的卑微、无用 |
| 近义词 | 废物、无用之物、卑微之辈 |
| 反义词 | 珠玉、人才、精英 |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牛溲马勃”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记载。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他批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认为有些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毫无作为,如同“牛溲马勃”一般毫无价值。
原文大致为:“今世之士,多以虚声相高,浮华相尚,若牛溲马勃,何足道哉!”意思是说,现在有很多人只追求名声和表面光鲜,而缺乏实际能力,就像牛尿和马粪一样,毫无价值。
三、成语寓意
1. 强调价值的重要性:成语提醒人们,真正有价值的人或事物才值得被重视。
2. 批判虚伪与无能:用于批评那些只讲形式、不重实质的人或现象。
3. 警示社会风气:反映古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倡导务实精神。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牛溲马勃”依然可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的无能与低劣,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过于贬低他人,保持语言的尊重与客观。
五、总结
“牛溲马勃”这一成语虽带有明显的贬义,但它背后蕴含着对价值、能力和品德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通过了解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