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鹤鸣原文】《诗经·小雅·鹤鸣》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小雅”部分。全诗通过鹤的鸣叫引出对贤才的呼唤与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德才兼备之人的向往与敬仰。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
《鹤鸣》全诗共八句,分为四章,每章两句,结构紧凑,节奏分明。诗中以鹤鸣为引子,借自然景象表达对贤者的呼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体现了周代士人对品德与才能并重的追求。
二、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 原文 | 释义 |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 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了旷野。 |
|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 鱼藏在深渊,有时也游到水边。 |
|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 乐于那座园林,有檀树生长,树下是落叶。 |
|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玉。 |
|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 乐于那座园林,有檀树生长,树下是谷物。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
| 萋萋芳草,生彼幽谷。 | 茂盛的青草,生长在幽静的山谷。 |
| 生而勿杀,杀而勿伤。 | 生命不应被杀害,若已杀害则不应伤害。 |
三、思想内涵
1. 呼唤贤才:诗中通过“鹤鸣”象征贤者之声,暗示贤才虽隐居不仕,但其声名远播,值得朝廷重视。
2. 借物喻人:以“他山之石”比喻外来的智慧或人才,强调借助他人之力可成就大事。
3. 自然与道德结合:诗中描绘自然景物,同时寄寓对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的思考,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4. 生命尊重:末句“生而勿杀,杀而勿伤”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仁爱精神。
四、艺术特色
- 比兴手法:以“鹤鸣”起兴,引出对贤才的呼唤,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 语言简练:全诗用词精炼,意象鲜明,富有节奏感。
- 结构对称:四章两两相对,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诗意美感。
五、结语
《诗经·小雅·鹤鸣》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自然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贤才的渴望、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这首诗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