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通假字介绍】《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散文,以虚构的“桃花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文言文中,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即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通假字概述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文字现象,通常是因为书写不便或语音相近而产生的替代使用。理解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古文含义,尤其是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尤为重要。
二、《桃花源记》通假字总结
以下是对《桃花源记》中出现的主要通假字的整理与解释:
| 原文 |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出处 |
| 落英缤纷 | 缤纷 | 纷纷 | 繁多的样子 | 《桃花源记》 |
| 便要还家 | 要 | 邀 | 邀请 | 《桃花源记》 |
| 及郡下,诣太守 | 诣 | 指 | 到……去 | 《桃花源记》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延 | 邀 | 邀请 | 《桃花源记》 |
| 未果,寻病终 | 未果 | 果 | 实现 | 《桃花源记》 |
三、通假字解析
1. “要”通“邀”
在“便要还家”一句中,“要”本应写作“邀”,意为“邀请”。此句意思是:(渔人)于是邀请(他们)回去。
2. “诣”通“指”
“诣太守”中的“诣”原为“指”,表示“到……去”的意思。整句意为:到了郡城,(他)去拜见太守。
3. “延”通“邀”
“延至其家”中的“延”本应为“邀”,意为“邀请”。整句意为:其他人都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
4. “纷”通“缤”
“落英缤纷”中,“缤纷”原为“纷”与“缤”连用,但“纷”在此处作为通假字,用于形容花落繁多的样子。
5. “果”通“成”
“未果”中的“果”本应为“成”,表示“实现”。整句意为:没有实现,不久就生病去世了。
四、结语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散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意义,在语言表达上也展现了文言文的精妙之处。通假字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灵活多变,也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了解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原意,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